来源:石油商报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2024年的国际原油市场总体波澜不惊。在经历了俄乌冲突惊涛骇浪般的洗礼之后,一般热度话题仅能为市场带来片刻的刺激,之后便迅速趋于平淡。然而,静水深流,市场依然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2025年初,我们甄选出今年全球原油市场十大热点问题,以飨读者。
美国关税政策改变区域原油流向
全球市场已经开始呈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从原油流向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的政策变化。
在2020~2021年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中,中国对美国能源的购买增加了约660亿美元。如果美国重新要求中国增加美国能源进口,将挤占中东原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考虑到中国炼厂加工能力的适应性,中重质原油将更受欢迎,利好美国墨西哥湾的中质原油。2024年11月25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计划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不会对原油予以豁免。该政策一旦实施,将对加拿大原油生产商利益产生显著冲击,造成美国市场的加拿大油供应紧张,迫使加拿大油向非美国市场寻求出路,TMX管线的价值将更加凸显。
大西洋东岸的新炼厂与新油种成为区域市场焦点
尼日利亚首个大型炼厂丹格特于2024年初开始试运行,目前已成功启动一次装置及包括重整在内的部分二次装置。当前丹格特炼厂的加工量为30万桶/日,原料以尼日利亚本土原油为主。若2025年催化裂化装置顺利启动,加工量有望提升至50万桶/日,抽紧尼日利亚原油资源。
美国东海岸炼厂对尼日利亚原油依赖度高,尼日利亚出口量的下降可能迫使这些炼厂通过美湾(即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包括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州的部分地区)采购替代油种,但受《琼斯法案》限制,预计这些炼厂的采购成本将有所增加。与之相反,欧洲炼厂不但可以继续采购美国跨区至欧洲的轻质低硫原油,还将在2025年迎来22万桶/日的北海新油种约翰∙卡斯特伯格(Johan Castberg)。
中国石油消费增量的全球占比显著下降
2023年,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后重开,液体石油消费同比增长135万桶/日(增幅8.9%),达到创纪录的7.56亿吨。然而,2024年这种增长并没有延续,由于宏观经济压力和能源替代加速,中国石油需求增速骤降。能源替代方面,新能源汽车、LNG重卡对汽柴油的替代已累计达到5000万吨/年,规模相当于2.5个广东石化。
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隔13年后再次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在一系列超常规逆周期经济政策的调节下,房地产、地方债等问题有望缓解。但中美贸易战2.0是大概率事件,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得尤为关键。从中期来看,自2025年开始,我国将进入长达10年的汽车集中报废期,预计中国汽油消费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柴油消费受经济回暖、LNG/柴油比价以及税收的影响,是否达峰仍存变数。另外,未来五年将是中国炼能进一步扩容与落后产能淘汰双线并行推进的时期,液体石油作为燃料和原料使用总量可能有较长时间的平台期,而作为化工原料的需求预期将稳定增长。
“欧佩克+”陷入维持减产还是增产的两难境地
2022年10月以来,“欧佩克+”不断深化及延长减产,将油价维持在了相对高位。但是,“搭便车”的美国、巴西、圭亚那等非欧佩克国家产量不断增加,欧佩克市场份额从2022年8月的37%下降至当前的34.8%。雪上加霜的是,当前市场对明年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预期较为一致,这使“欧佩克+”产量回归的空间非常有限。2024年12月初的第38届部长级会议再次宣布延长两个批次的自愿减产,但仍保留了阿联酋从2025年4月开始增产30万桶/日的计划。尽管近年来中东国家通过新建炼厂已经将部分区域原油出口转换为成品油出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非欧佩克国家对原油市场份额的蚕食越来越大,预计2025年其产量增长就足以满足当年全球需求增量。
当前中东国家拥有的闲置产能已超过500万桶/日,未来几年仍能够作为全球供应的有效保障。中期看,“欧佩克+”内部始终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通常沙特会为维持内部团结而主动牺牲自身利益,但也不排除在极端情况下沙特再度主动发起“价格战”或“份额战”的可能。
俄油折价幅度进一步缩小
俄乌冲突发生后,七国集团和欧盟对俄罗斯发布多轮制裁,并对俄油实施价格上限政策,其中原油设置为60美元/桶。交易的种种限制和风险,造成了俄油相比冲突前出现了折价。但是正如伊朗和委内瑞拉在美国制裁下创造性地催生出多种隐蔽的贸易模式一样,制裁和限价也使俄油贸易脱离了美元系统,形成了包括影子油轮、非美西方保险在内的“平行市场”。
从中期看,期望特朗普执政美国后取消对俄制裁可能是一厢情愿,在此情景下“平行市场”将日臻成熟并展现出韧性。第三方机构的FOB评估价格显示,当前ESPO和乌拉尔原油的价格仅比冲突前低5~6美元/桶,刨去影子船队和保险的溢价,俄油到岸的折价空间大幅缩小。
美国或将对伊朗实施更严格制裁
拜登政府任内,美国对伊制裁弱化,伊朗石油出口从2019年末的30万~40万桶/日增至目前的150万~160万桶/日,主要出口至中国。从供需的角度看,如果伊朗石油供应中断,可能迅速收紧中质含硫原油的供应,但这也可能促使“欧佩克+”提前放弃减产。从流向角度看,如果中国被迫切断与伊朗石油的联系,山东地炼可能增加跨区油采购,整体开工率可能因为低价原料的减少而有所下降。由于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对制裁更加敏感,一些此前采购伊朗石油的企业有望回归常规油市场。
全球炼油毛利预计持续承压
一般情况下,低毛利将优先挤出盈利能力相对较差的简单型炼厂。2025年计划关停的大型炼厂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两岸,包括利安德∙巴塞尔(LyondellBasell)的休斯敦炼厂、P66的洛杉矶炼厂、英力士的苏格兰炼厂、壳牌的莱茵兰炼厂等,这些出清的炼能有望支撑2025年下半年的炼油毛利,但是考虑到印度、泰国、巴林等地的炼厂改扩建和尼日利亚、墨西哥的新建炼厂逐渐提升负荷,2025年的全球炼能仍然是净增长。这些因素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将给全球炼油毛利带来较大压力。
从中期看,中国和中东炼油能力预期将不再呈现大幅增长态势,美洲炼能预期继续呈下降趋势,全球炼油毛利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
原油近月升水的市场结构有望大幅缩窄
2021年以来,原油市场大部分时间处在近月升水(Backwardation)结构中。这种市场结构有利于多头换月持仓,成为吸引基金入市,进一步助推油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这种市场结构也为“欧佩克+”所偏爱,有利于其提升对油价的掌控力、形成官价溢价等。但是,随着2025年市场大概率进入供大于求的宽松平衡,市场结构进入Contango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与在国内期现市场中的“正套”类似,Contango市场结构有利于贸易商开展库存运作。由于仓储成本的不同,一旦市场出现深度Contango结构,自有储罐、商业储罐、浮式仓储将依次被填满,油轮运费和罐租费用也将一并上涨。
Brent-Dubai基准油价差可能宽幅波动
过去几年,Brent-Dubai(简称BD)价差主要由东西方区域供需的差异所驱动。2023年,中国疫后重开,需求快速复苏,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东强西弱”格局;2024年,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产量持续增长,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但“欧佩克+”持续减产与中东地缘动荡托底油市,市场整体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没有发生结构性供需矛盾,Dubai油价月间差与BD价差整体呈窄幅震荡的格局。
展望2025年,BD价差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基准情景下美国加大对伊朗制裁,收紧含硫原油供应。如果“欧佩克+”按计划在2025年放松减产,中东国家的供应增量又将令Dubai油价承压。大西洋侧,非欧佩克国家产量增长给Brent油价端带来压力。此外,Brent的金融属性强于Dubai,对地缘、金融等事件的反应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2025年,预计BD价差也将维持宽幅波动的态势。
金融属性可能在某些时点造成油价剧烈震荡
石油的金融属性往往体现为宏观市场对油价的影响。回顾历史,油价与股票指数、债券收益率等金融指标存在长周期的相关性。最近两年,石油市场均发生了金融市场震荡而引起的大幅下挫:2023年3月,美国中小型银行业危机爆发后油价从月初最高86.18美元/桶回落至月中72.97美元/桶,跌幅超过15%;2024年8月,日本央行加息引发套息交易逆转,全球金融市场再现“黑色星期一”,国际油价受此影响单日下跌2.71美元/桶,跌幅3.4%。
展望2025年,油价中的金融属性仍将大概率呈现高波动的特征。一是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分歧,宽松与紧缩并存,全球资本流向的潮汐效应更加明显;二是在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周期的背景下,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的一系列贸易保护、孤立主义政策可能给本国经济带来“通胀繁荣”,但非美国家则面临“通缩衰退”的风险,造成股市、汇市大幅波动。
上一篇:文学的深刻意义与价值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