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减轻中小学不必要课外负担,增加体育健康课和课外锻炼,强化场地设施师资配备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有利于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教育部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一、完善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
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不断将学校体育纳入各项工作体系。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健全了学校体育的评价机制。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2017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4号),明确了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将学校体育全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评价体系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二、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规律,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全面明确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新目标,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同时以校园足球的发展模式为蓝本,贯彻“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冰雪、游泳、机器人等运动项目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
三、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通过专兼职招聘、培训等方式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推动基层通过多种形式配备和充实体育教师。鼓励各地设立每年新招聘教师中体育教师的招聘比例,核定教师编制时向体育教师倾斜,特别是向中西部边远地区倾斜,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2015年以来,通过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渠道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其中,2018年补充了24320名体育教师,2019年补充18991名体育教师。二是出台《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体艺〔2017〕7号),鼓励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全面提升兼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门设置了体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同时指导各地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将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015年以来,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和10万多名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骨干教师。
四、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教育部指导地方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有效扩大增量资源,为全面开展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将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和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纳入教育统计数据,利用大数据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建设。2019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率分别为90.2%、93.5%、91.6%,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比率分别为95.4%、96.6%、94.2%,达标比率均较往年有所增长。全国高校运动场地面积1.3822亿平方米,新增13.5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2646.2万平方米,新增77.8万平方米。
五、推进体育场馆开放
教育部积极做好已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一是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2017年,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1号)。按照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校内优先、安全为重,服务公众、体现公益的原则,通过明确场馆开放学校的基本条件和场馆开放时间,合理确定开放对象和开放场馆名录等措施,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有效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改造,指导地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新建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规划设计时,创造向社会开放的条件。二是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教育部积极会同体育总局指导地方将公共体育设施尽可能建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
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教育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素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力支撑健康中国建设。一是修订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标准。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构建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明确学校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中小学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为主要课程载体,每学期安排6至7课时。二是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指导中小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在全国校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举办健康教育宣传行、网上知识问答等活动,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遴选组建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强国强教、利国利民的大事。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16日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