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习近平牵挂着各族群众的小康路

  • 资讯
  • 2024-12-23 21:13:43
  • 6
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   时间:2020年6月8日   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   场景回顾:   2020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 鞠鹏、谢环驰、燕雁)   2020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弘德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回族村民刘克瑞家,他仔细看院落、客厅、卧室、厨房、牛棚,详细了解家庭就业、收入、看病、社保等情况。   傍晚时分,习近平前往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社区常住居民13850人,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习近平来到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党建工作、民族团结社区创建和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同社区志愿者代表亲切交谈。【详情】   总书记嘱托:   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毛南族 ——“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时间:2020年5月   场景回顾:   习近平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详情】 佤族、汉族、白族、傣族等 ——“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时间:2020年1月19日   地点:云南省保山市所辖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   场景回顾:   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云南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这是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走进村民家中了解脱贫攻坚情况,并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三家村,了解脱贫攻坚情况。习近平走进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司莫拉”在佤语中意为幸福的地方。该村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佤、汉、白、傣等多个民族和谐共处。   习近平来到村民李发顺家,一一察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猪舍等,了解居住环境。随后,习近平在院子里同李发顺一家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并聊起家常,详细询问李发顺一家脱贫情况。   按照当地风俗,习近平敲响三声佤族木鼓,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村民们热烈鼓掌,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给大家拜年,祝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详情】   总书记嘱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汉族、蒙古族、满族等 ——“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时间:2019年7月15日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   场景回顾: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下午,习近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乘车前往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在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听取全村情况介绍。在驻村干部之家、爱心超市,总书记看到村庄管理有序、村民生活幸福,十分欣慰。   马鞍山村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群众聚居。习近平走进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村民张国利家。张国利的母亲今年86岁,精神矍铄。总书记拉着她的手,亲切向她问好。习近平察看了院落、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情况。【详情】   总书记嘱托: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充分证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对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独龙族 ——“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   时间:2019年4月10日   场景回顾:   4月10日,习近平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习近平指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时间:2015年1月20日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   场景回顾:   这是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仔细倾听两位独龙族妇女唱的民族特色歌曲。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傍晚在驻地宾馆亲切会见了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   习近平一一察看独龙族生产生活工具,一一了解独龙江特有物产情况,不时询问。   习近平拉着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的手坐在一张长藤椅沙发上,同大家围坐在一起,观看反映独龙族生产生活巨变的短片。   总书记嘱托:   党和政府、全国各族人民会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帮助独龙族。   前面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继续发挥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继续把工作做好、事情办好。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时间:2014年元旦前夕   场景回顾:   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况,重点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收到来信后,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   习近平指出:“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十分高兴,谨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希望你们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战各种困难,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彝族 ——“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   时间:2018年2月11日   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场景回顾: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8年2月11日上午,雪后的大凉山艳阳高照,沿途雾凇银光闪闪。习近平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   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是一个彝族贫困村。习近平沿着石板小路步行进村,察看村容村貌和周边自然环境。他先后走进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2户贫困家庭看望,详细观看门前的扶贫联系卡,同主人亲切拉家常,询问生活过得怎么样,发展什么产业,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没有学上。他饶有兴趣地听10岁小女孩吉好有果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并带头鼓掌。在村民节列俄阿木家,习近平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一起分析当地贫困发生的原因,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解放乡火普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村,搬迁新房沿公路依山而建。习近平走进贫困户吉地尔子家的新居,在院内平台远眺火普村全貌,听取该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新村建设、产业扶贫和公共服务保障等情况介绍,随后进屋察看住房功能布局,了解一家人生产生活情况。   总书记嘱托:   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很高兴来到这里,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今昔变化:   据《人民日报》2020年5月13日报道,5月12日上午,四川凉山“悬崖村”——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收拾行装,开始搬迁至昭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悬崖村”村民的新家在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昭觉县城附近的城北乡谷都村、普提村等村,可供安置3900余户1.8万余人。从5月10日开始,来自昭觉全县28个乡镇、92个边远山村的群众陆续搬迁到这里。 藏族、土族 ——“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   时间:2016年8月22日   地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   场景回顾:   离开长江源村时,村里男女老少排起长长队伍,挥着哈达,高喊“总书记好”“扎西德勒”,依依不舍同总书记握手话别。一位由大人抱着的小姑娘向总书记献上哈达,总书记轻轻亲吻孩子的脸颊,希望她健康成长。摄影/新华社记者兰红光、庞兴雷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驱车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习近平一下车,老村支书更尕南杰就迎上前向他敬献哈达,村民向他敬献切玛、青稞酒。习近平在村委会听取该村生态移民搬迁、民族团结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介绍,随后视察村容村貌,并到藏族村民申格家中察看住房和生活情况,同一家人亲切交谈。   总书记嘱托:   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   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 土族 ——“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   时间:2016年8月23日   地点: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   场景回顾: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这是8月23日上午,习近平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时同村民合影。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考察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班彦村。习近平详细了解新村建设方案,进入村民新居察看面积、结构、建筑质量,同监理新居建设的村民们交流。在土族贫困户吕有金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一起,看反映乡亲们一直居住的旧村状况的视频。   习近平拿起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逐一询问发展种养业、参加劳务培训、孩子上学、享受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   总书记嘱托:   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   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今昔变化:   据《人民日报》2019年9月8日报道,截至2019年7月底,青海“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工,5.2万户、20万名群众“拔穷根、挪穷窝”,在新的土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族 ——“让老百姓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时间:2016年7月18日   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   场景回顾: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这是7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村民马克俊家同一家人和村民代表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2016年7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冒雨考察了两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他察看村容村貌,到回族贫困户马科、马克俊家中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从住房、设施、牛棚到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习近平一一察看、关切询问。   在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习近平侧重了解了党员示范带头和能人大户带动、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帮助农民脱贫的情况。他看工作展板、看蔬菜瓜果,同种植大户和务工群众交流,向他们询问土地流转的具体操作和无公害种植的基本要诀,同他们一起算投入产出账。   总书记嘱托:   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今昔变化:   据《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5日报道,近几年,姚磨村创办了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周边十几个村发展冷凉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达1万亩,带动1700余户4173人共同致富。   时间:2016年7月19日   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   场景回顾: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这是7月19日上午,习近平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看望慰问移民群众。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来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考察。他沿途听取镇区规划建设情况介绍,实地察看花卉香菇种植、蔬菜香菇种植等农业科技大棚,了解该村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发展情况。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他详细了解闽宁镇扶贫攻坚、福建省对口帮扶等情况,并视察民生服务大厅、卫生计生服务站,对现场工作人员和办事、就医的群众表示慰问。随后,他来到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并同村民代表交谈。   总书记嘱托: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是要让老百姓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   今昔变化:   据《人民日报》2020年2月2日报道,2019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500元以上。 赫哲族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勤劳奋斗,中华民族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时间:2016年5月24日   地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   场景回顾:   2016年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同江市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习近平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一些村民身着民族服装,正在学习赫哲族特有的伊玛堪说唱艺术。大家簇拥到总书记身边,唱了一曲又一曲。习近平边听边拍手打起节拍。一位5岁的小朋友用稚嫩童声为总书记唱了一首赫哲族歌谣。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6年5月24日下午,习近平冒雨来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首先到村活动中心,听取村里建设和工作介绍,重点了解2013年8月该村遭受特大洪灾后重建情况。   接着,习近平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   随后,习近平来到赫哲族村民尤桂兰家中看望。得知一家人现有耕地150亩、渔船1只,通过捕鱼、流转土地等年纯收入约8万元,习近平很高兴。年逾八旬的尤桂兰拿出自己当年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照片给总书记看,习近平称赞她是个老先进了。   总书记嘱托:   我们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到就要做到,今后党和政府还会关心支持大家。   在祖国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亲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勤劳奋斗,中华民族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各族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足美好。 朝鲜族 ——"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时间:2015年7月16日   地点: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   场景回顾: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调研。这是7月16日,习近平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农户家中同村民们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走进村民李龙植家里,了解一家人收入和生活情况。然后,他盘腿而坐,同村民们亲切交谈。   总书记嘱托:   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   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白族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时间:2015年1月20日   地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   场景回顾:   这是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拉家常。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步行穿过村中街巷,同当地干部边走边聊,向他们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   习近平来到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村民们争先恐后向总书记讲述农村的变化。习近平听后十分高兴。   总书记嘱托: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党和政府还会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维吾尔族 ——“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   时间:2014年4月28日   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   场景回顾: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4月28日上午,习近平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同村民座谈。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2014年4月28日上午,总书记来到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众,走进维吾尔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主人按照维吾尔族招待贵客的习俗,给总书记戴上一顶小花帽。习近平察看起居室、厨房、牛羊圈、果园和农机具,了解一家人生产生活情况。闻讯而来的村民挤满了院子,习近平同乡亲们围坐一起,拉起了家常。   总书记嘱托:   我这次来,就是要看中央惠民政策是不是深入人心。   我们党的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和落实。   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   今昔变化:   据《人民日报》2019年1月16日报道,阿亚格曼干村2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于2016年底全部脱贫。   据《人民日报》2020年1月13日报道,5年多前,阿卜都克尤木一家三口主要靠他开拖拉机帮人犁地、收割庄稼挣钱,年收入1万多元;现在,除了开拖拉机,他和妻子阿依谢姆古丽·艾则孜还养牛养鸽子种鲜花,一年收入近10万元。 蒙古族 ——“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时间:2014年1月27日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场景回顾:   农历马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来到内蒙古,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诚挚的新春祝福。这是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在锡林郭勒盟81岁的牧民玛吉格家了解生活情况。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习近平来到锡林郭勒盟81岁的牧民玛吉格家,在蒙古包中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购物方便不方便?”“家里养了多少只羊、多少匹马?”“收入怎么样?”习近平问得很细。   总书记问群众还有什么要求,老人反映当地有的牧户在用电、通行上还有些困难,习近平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作出规划,努力加以解决。   总书记嘱托:   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今昔变化:   据《人民日报》2017年8月7日报道,向习近平总书记反映没电、没路的锡林浩特市牧民玛吉格,眼看着全嘎查39户牧民成功通了常电、新建了6眼机井、新修水泥路13公里。   据新华社2017年10月4日报道,短短三年间,玛吉格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了标准化棚圈,饲养的牲畜数量翻了一番。 土家族、苗族 ——“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时间:2013年11月3日   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   场景回顾: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2013年11月3日上午,习近平从铜仁凤凰机场一下飞机,就乘车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桔子林,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   在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习近平到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家中看望,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他家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随后,习近平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村民们谈变化、讲困难、道实情,习近平边听边问。【详情】   总书记嘱托:   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今昔变化:   据《人民日报》2019年9月16日报道,2013年,十八洞村全村225户93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68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   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13元,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这个数字又增加到12128元,是5年前的7.3倍,原来几乎空白的村集体收入每年也有了50余万元。 东乡族 ——“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时间:2013年2月3日   地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   场景回顾:   2013年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沿着陡峭山路来到山大沟深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看望东乡族群众。图为习近平和村民们热情握手。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距离东乡县城近50公里的高山乡布楞沟村,地处两山之间的沟壑里,是东乡族自治县最贫困、最干旱的山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惦记这里的贫困群众,进村入户嘘寒问暖。   总书记在察看了村里的集雨水窖后,要求当地政府抓紧解决好村民饮水困难。他鼓励乡亲们发扬自立自强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走进东乡族农民马麦志的家,习近平总书记看面柜,看羊圈,问一家人口粮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上学,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很欣慰。   总书记嘱托:   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今昔变化:   2012年底,布楞沟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24元,贫困发生率高达96%;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3419元,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底,人均纯收入增长到6815元。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习近平牵挂着各族群众的小康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