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常山县长风水库移民“水文化”赋能“水发展” 衢州常山港幸福河湖迭代升级

  • 资讯
  • 2024-12-22 04:15:21
  • 14
历经沧桑的千年古渡遗址,长约1800米的“宋诗文化长廊”,462米的“中央核心诗画浮雕区”和“诗词浮雕区”……从衢州常山港航埠口放眼望去,“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徐徐呈现,临江老街焕发勃勃生机。这是衢州市柯城区水利局积极推进常山港治理取得的成效,也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与柯城区水利局携手组建社科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调研团队、对“水文化”赋能“水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显性成果。 常山港严村水清漳湾节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供图 近年来,柯城区水利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推进常山港治理工作,在防洪保安的基础上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水文化”建设,对常山港全域水利遗产及碑刻文献进行了全面细致梳理,充分挖掘当地“水文化”遗产和原生态资源,并攫取沿线溪流、河滩、埠头中突出的宋诗文化、古埠文化、南孔文化等重要元素,与水利工程建设相融合,打造出独具常山港特色的融古汇今、兼容并蓄、生态与文明共生、文化与智慧共存的滨水文化体系,铸就了“水文化”与“水工程”完美融合的柯城样板。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和柯城区水利局社科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调研团深入常山港治理项目一线,共同开展常山港治理项目调研,探寻“水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在治水实践中的典型做法和积极成效。 常山港治理工程以建设衢州“幸福河”为目标,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为标准,治水与人文相渗透,工程与美学相彰显,在提升防洪标准、改善环境生态的同时,叠加了健康互动、生态涵养、活力自然等功能,打造成“常山港诗画风光带”,展现“水文化”底蕴和生态需求,增加了河湖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厚重感,让人们在拥抱自然、品味人文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常山港悠久的治水历史,感受当代水利的成就。 此外,治理项目还针对当前地域特色日渐式微、民俗传统逐步淡化、载体和场域不断散落等问题,优化常山港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并展现蓝氏宗祠、八角古亭等畲族民俗文化,建设北淤生态田园蓝田湖;依托沟溪农民画、儒家文化元素,打造“文画沟溪”民俗风情画卷;提炼南孔文化“礼、德、书、智、信、义”六字,打造常山港“南孔六心”文化节点,助力讲好常山港“水文化”故事,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葛晓梅、任佳慧)

常山县长风水库移民“水文化”赋能“水发展” 衢州常山港幸福河湖迭代升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