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广编一流专业建设】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届I DOCU国际大学生 纪录片节暨《纪录片创作》课程汇报展演顺利举行

  • 资讯
  • 2024-12-21 21:16:35
  • 4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届I DOCU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开幕式合影 ★ 2022年12月3日上午八点半,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主办、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部协办,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届I DOCU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暨《纪录片创作》课程汇报展演以网络会议的方式顺利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委会、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的学术支持,成都大学校级专创融合课程《纪录片创作》教学团队、SU Studio愫说新语新媒体创研工作室、InYour影约视听创意工作室负责承办。来自纪录片业界、学界、行业协会等数十名纪录片专家、学者、师生近千人次通过腾讯会议和微博直播平台相聚云端,共同见证了西南地区首个以“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为题的艺术品牌活动创立。 ★ 国家一级导演、国家广电总局专家库成员彭辉;原四川电视台高级编辑、四川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永刚;首批全国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二级文学编辑姚远;主任编辑、首批全国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业人才左韬;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编委、两届中国新闻奖得主谭晟;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书记陈扬、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许庆荣、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娟、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邓丽娜、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部副主任万群、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刘彤、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副书记苟强诗、影视艺术系主任李茂华、《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以及来自成都大学及各兄弟院校的师生朋友参加了此次活动。 2006级-2018级的16位优秀毕业生代表为本次纪录片节送上祝福 优秀毕业生代表的祝福视频播映完毕,来自2021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双语主持钟念语、王朝阳两位同学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始。 ★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影视与动画学副院长 张娟教授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 张娟教授 致辞 首先,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张娟教授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致欢迎辞。张院长对莅临本次纪录片节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同学表示热烈地欢迎与衷心地感谢。她提到,此次活动是影视与动画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级双创融合课程《纪录片创作》公开考评方式的教学探索。本次活动是西南地区首个以“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为题的校园品牌艺术活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届I DUCO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其中DUCO是纪录片一词的英文“Documentary”简称,“I”是我的意思,同时也是谐音的“爱”,所以“I DUCO”拥有“我记录”和“爱记录”的双重含义。近年来,《纪录片创作》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联合兄弟学院成功申报校级专创融合课程。通过多层次学生跨国合作拍摄、制作纪录片作品,邀请学界专家、业界导演进校指导点评,将学生互评、网友评分等纳入课程公开考评,将教学改革做实、做深、做细,为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探索一条创新路径。 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副研究员 许庆荣 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许庆荣 副研究员 致辞 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许庆荣副研究员代表本次活动协办方向莅临本次纪录片节的参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问候。许书记指出,海外教育学院作为成都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孵化器,坚持面向全球深挖高等教育合作资源,形成中外合作办学,海外联合培养和留学生培养的高等教育跨国性合作办学格局。本次活动是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影视动画学院共建成大校级专创融合课程《纪录片创作》公开考评方式的教学探索。《纪录片创作》这门课程,从最早2009年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逐渐发展为影视艺术系开设的高年级专业选修课,必修课,授课对象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硕士研究生,发展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硕士),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中外专科),广播电视新媒体专业(国际硕士)的学生。十余年间,从这门课走出去的学生获奖颇丰,不少在世界各地深造,很多在专业行业崭露头角。暖场视频里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正充分展现了这门课程所代表的广播影视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 开幕式后,本届I DOCU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暨《纪录片创作》课程汇报展演正式举行,活动分为纪录片影展和纪录片学术论坛两个部分。经过组委会遴选,五位校内评审初评,五位校外专家终评,十部作品从近五十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最终展映名单。由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主席、著名纪录片导演彭辉担任终评评委会主席、四川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永刚教授、首批全国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业人才姚远、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理事左韬、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编委谭晟等共五位业界专家组成的终评评委分别就十部展演作品进行了专业且细致的点评。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纪录片代表人物 导演 彭辉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纪录片代表人物彭辉导演点评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纪录片代表人物彭辉导演在点评第一组作品时指出,《雪山下的约定》关注留守儿童题材,如何让这个现代文明和现代的文化,走进一个相对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如何让这些孩子们能够与现代文明接轨,是该作品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所在。彭导肯定了作品的选题意义,同时也指出在镜头选用和组接方面还较为粗糙,希望可以继续完善。作品《老中医》具备了一般现实类纪录片应当具有的忧患意识。作品打开了大学生的眼界,关注到了一个与社会息息相关的题材,影像质感可圈可点,但需要注意特写镜头的选用以及叙事逻辑的自洽。 四川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 副秘书长 王永刚教授 四川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永刚教授点评 四川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永刚教授点评第二组作品时指出,《来自星星的孩子》属于常见题材,拍摄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作品传达的意义不够深刻,应该可以在戏剧性上做一些文章。其次是要做到“动情”,主人公的情要扩展为观众的情。再次,在整体架构上要层层递进,堆积情感。王永刚导演认为,另一部作品《枯木逢春》的片名可以再斟酌一下,加强故事性。作品可以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练,在演技上、情感上、心理上的最终热爱需要讲清楚,这才也是这部纪录片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最后,他认为《枯木逢春》的音乐存在一定问题,和片子不太适配,需进一步斟酌。 首批全国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 青年创业人、制片人 姚远 首批全国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业人才、制片人姚远点评 首批全国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业人才、制片人姚远在点评作品《我在蓉城挺好的》时肯定了它的主题表达和人物视角。不管是自然画面还是人文画面,导演都很用心地去选择很有成都特色的一些场景画,镜头使用也比较讲究视听语言,人物做到了真实立体。但作品还存在一些节奏拖沓,缺乏故事性和对抗性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姚远点评《湘方言岛——安仁》时认为,导演有很多的想法,也做了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在片中也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就这个选题本身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在用镜头内容对影片主题进行支撑的同时,也要注重画面的美感。同时声音创作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要有基本的完成度再谈艺术表达。 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理事、主任编辑 左韬 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理事、主任编辑左韬点评 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理事、主任编辑左韬首先对纪录片节表示了肯定和支持,强调活动主办方克服疫情封控的重重困难,为青年学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平台。随后,左韬对作品《希望》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来自尼泊尔的作者愿意为我们展现自己的家乡,展现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是难能可贵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希望继续延续下去,同时注重对人物细节的把控。点评作品《觉里曼姆》(祝福过去,畅想未来)时,左韬认为片名有很强的民族感,选题也比较具有价值。作品表达时可以强调民族文化特别闪光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面临着哪些生存现状,让观众具有更强的代入感。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编委 谭晟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编委谭晟点评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编委谭晟首先肯定了本次纪录片节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对宏大话题的关注,表现出一种文化自信、自觉、自省。结合作品《贵兰》,他认为小镇文化、世俗文化的表达,需要梳理整个历史脉络,实现整体风格的统一,认为导演可以尝试做的更纯粹一点,符合这个小镇和主人公的气质。需要注意方言字幕的使用,避免出现错别字。点评《二十未至》时,他指出作品的时长和内容出现了一定的断裂,解说词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导演通过个人能力,完成了对于人类学纪录片的探索,这是作为一个学生编导难能可贵的地方。最后他从政治经济方面、文化历史方面为学生们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指导,鼓励导演去完成更饱满的作品。 影展中,来自国内、国际学生的节目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同学们克服了疫情封控带来的重重障碍,在宿舍排练、拍摄、制作完成了歌舞节目的视频,极佳地诠释了对于专业的热情和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国内学生说唱MV《WE WE》 老挝学生《琅勃拉邦之舞》 影展接近尾声,本次纪录片节对入围终评的十部作品颁发了金、银、铜、优秀奖等奖项。 I DOCU大学生纪录片节影展十佳作品获奖结果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 刘彤教授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刘彤教授总结发言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刘彤教授在影展环节进行总结发言。他对五位点评嘉宾的支持与帮助表达了感谢。刘院长强调,高等教育的大逻辑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新文科的“新”绝对不是一个新旧的新,也不是新老的新,而是创新的新。另外,现在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新的一轮改革,“双万计划”的实施正推进万门一流专业,万门一流课程的建设。在新一轮的工作布局中,他提到了三个关注,即关注教师、关注课程、关注教材。他强调,要支持好老师,要出版系列的教材,要出版系列的案例,要出版系列的作品。最后他提出,我们广编一流专业将把经费用在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老师身上,要让学生有幸福感,要让老师有获得感,我们的一流专业一定能够收获成功。 下午两点,本次纪录片节学术论坛环节顺利开始。成都大学《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钟菁老师担任论坛主持,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编剧专委会成员周子渝、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纪录片中心主任但敏副教授、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孙明担任点评嘉宾。 《纪录片创作》课教学主管 主持人 钟菁 《纪录片创作》课教学主管钟菁主持会议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编剧专委会成员 周子渝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编剧专委会成员周子渝点评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编剧专委会成员周子渝老师首先对任芮莹同学的论文分享进行了专业点评。她提出文章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对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且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其次,周子渝老师提到黄旭同学将三农问题和共同体美学相结合,运用跨学科的思路对文章进行整合,文章架构非常精妙。最后,她提出张浩成同学从视听到叙事策略对《早餐中国》进行分析,讲述非常清楚,提出网感风格设计也比较特别,如果从编导团队和脚本方面的叙事策略再细分一点则会更好。 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纪录片中心主任 但敏 副教授 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纪录片中心主任但敏副教授点评 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纪录片中心主任但敏副教授提到徐张成同学的论文通过个体创伤记忆的叙述来进行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的强化,其中所涉及的理论比较丰富。但建议将重点理论进行突出。对于符雪同学的论文但老师首先肯定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将中西美学进行对比研究是非常好的研究方法与意义。但是文章与研究文本的结合度还可以更好。最后对于包鸿明同学的文章,但老师提到研究文本非常具象化,研究意义也非常明显,但是理论运用稍微有点杂乱,导致重点不够突出,如果将文中提到的理论稍微进行梳理,文章会更加出彩。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 孙明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孙明点评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孙明首先肯定了本次纪录片节的意义和价值。学期末的总结,能培养学生对研究和创作纪录片的兴趣与热情。对于唐恒浩同学的文章,孙老师表示选题具有很高的价值,在看待民族艺术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用一种微观的角度去看待。从文章结构来看有一个现实问题,当我们分析问题、提出观点时,罗列思维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对于李莎同学的文章,孙老师表示在谈到儿童题材的纪录片时也涉及到美育的功能,话题非常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文章对于儿童纪录片整个概念的梳理较为详细。对于周孟楠同学的文章,孙老师表示文章的选题很微观,尤其是在全球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之下,对于精神疾病题材纪录片的表达,还不够具体化,可以结合后现代语境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最后,李妍莹同学的文章对于历史脉络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在分析主体性建构的重心转移时还可以结合西藏的一种载体性历史以及特定文化的现状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I DOCU大学生纪录片节学术论坛十佳作品获奖结果 学术论坛进入颁奖环节,经过初评、终评,最终评出金、银、铜、优秀奖共十篇优秀纪录片论文。 教学团队负责人 李姝副教授 教学团队负责人李姝副教授总结发言 本次活动最后由成都大学校级专创融合课程《纪录片创作》教学团队负责人李姝副教授总结发言。李老师分享了四个关键词:感谢、热爱、希望、创新。首先,感谢全体与会嘉宾、各级领导以及兄弟院校师生的大力支持,感谢教学团队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她提到:“纪录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是我们观察世界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其次,“热爱”这个词贯穿了我们的学习以及生活。世界电影大师布鲁埃尔曾说,“没有记忆的生活不算生活。”纪录片正是关于记忆、理性、情感的媒介,镜头衍生出的是我们对于生命、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超越我们个体存在的万事万物的一种热爱。第三,“希望”铸青春,作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入围作品都没有局限在小我的世界,而是紧密围绕社会现实进行超越自身的思考和表达。通过《纪录片创作》这门课程的跨学科联结,通过节展平台的推动,最终辐射至更为广泛的人文通识教育,而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报告所希望倡导的理念:主动融入世界。最后,李老师提到“创新”向未来。令人欣喜地看到,尤其在学术论坛环节,同学们对于纪录片理论研究角度、方法、观点的创新都可圈可点。 为期八个小时的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届I DOCU纪录片节暨《纪录片创作》课程汇报展演顺利闭幕。纪录片为我们呈现了真实的世界,是我们对于世界、对于过去、对于文化的宝贵记忆。纪录片具有较高的思想和价值引领,也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光荣使命。本次活动中展示的学生纪录片、提交的论坛文章,主题丰富,直面现实,展现出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立德树人与文化传播使命的勇于担当。来自纪录片业界的著名导演、制片人,行业领军人物,为学生们无私的分享创作经验,为同学们的作品指点迷津,这是学界与业界展开沟通对话,进行西南地区高校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次创举,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成都乃至西南地区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创作,向世界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也促进世界了解中国的青年。 ★ 编 辑 | 田 宇 图 文 | 刘丽 符雪 周孟楠 李莎 责 编 | 代 波 监 制 | 苟强诗 总 监 制 | 陈 扬 影视与动画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出品

【广编一流专业建设】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届I DOCU国际大学生  纪录片节暨《纪录片创作》课程汇报展演顺利举行

有话要说...